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 美术理论 >>
    1. 国画的四个概念
    2. 在中国古代没有“国画”的概念。如果写作中国画史,我们会发现所谓国画是一个后起的概念。 国画概念问题,首先要搞清这个词的词源和构建、演化过程。 国画概念的渊源何在?它不在中国古代的传统之中,中国古代的画就是画,它就是指所有的画,并不作中外的区分。如此问题就变得蹊跷起来。现在国画一词在中国得到广泛而普遍的接受、认可和使用,这又是因何为何? 若加思考,我们会发现只有当整个时代都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以后,才出现了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意识;只有在这个现代化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发生碰撞冲突时,各个民族才会着意强调自我的一种文化独立性和它的相对价值。在此之前,就画的概念而言,不会发生民族区分的问题。 国画的第一个概念是观念系统中的局部概念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思想中,最高的境界是天下,修身齐 [详细...]
    1. 传统民间美术的时代转型
    2. 民间美术的时代转型是个大问题、大难题。为什么说是难题?因为它在两难之间。一方面它面临社会生活的急速转变。当今从社会结构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审美观念都在改变。作为生活应用性的民间美术,就必须适应这种转变。另一方面,是怎么变?变什么?哪些变哪些不能变?这都没有先例和范例。如果变得面目全非,非土非洋,也就失去了自己——这是另一种消亡,一种在市场上的迷失后的消亡。   先说民间美术不能变的是什么?我想主要不能改变它的文化特征与审美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什么?   第一,它的内容是理想主义的。民间美术主要表现人们生活理想与精神理想。理想主义的艺术都具有浪漫成分。可以说民间美术(尤其是乡土美术)不是现实和写实的艺术。   第二,民间美术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祥和是社会与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际之 [详细...]
    1. 从齐白石的“虾”说起——谈绘画的“模糊性”
    2. 齐白石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画家。白石老人尤以画虾而闻名。他画的虾,通体透明,富有动感。在他的笔下,一只只空灵通透的虾跃然于纸上。虽然虾只是在水中浮游的活泼玲珑的小生灵,白石老人却只用寥寥数笔赋予了它们无尽的朝气与生命力。   据说,齐白石一开始画的虾太重写真,形似而神不足。后来他意识到了“删繁就简三秋树”,画的虾越来越简练,以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却越发有神,以少胜多,获得了成功。这其中,将虾的后腿由开始的10只减为8只,再到后来的6只,虾眼也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两横笔。关键的一点是,在对头、胸部位的处理上,淡墨表现立意又加了一笔浓墨,更显出虾躯干的透明。由此,我们看到,齐白石并不是以非常精确的手法描绘具体物象,他的观察点和绘画手法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细细数来,我们可以发现, [详细...]
    1. 书法批评双重语境资源整合:“悟道”与“形式至上”
    2. 一、书法艺术的多元思想文化背景   书法批评语境指当代社会化的艺术家批评言论情景,其中包含书法艺术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当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不是平面文化背景而是文化多元化并存的资源整合过程中的立体背景。在当代历史文化的长期多元思想文化并存的背景下,书法批评语境表现出对传统性元素和现代性元素的进行资源整合和言论自由(审美自由)的语境特征;大致是以传统性文化元素为前提,构建现代性文化大场(语境)中多元思想文化和谐并存的当代文化思想体系,并对各种文化价值元素的觅求和挖掘。当代各种文化价值元素叠加使得语境呈现出以历史为线索的立体思维图像,同样也成为当代书法艺术批评语境意象描述。而以平面思维方式去思考当代文化语境问题,就只能看到当代文化语境的一个切面。   对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认识无论是当代书法艺术理论还是当代的创作实践,都以 [详细...]
    1. 中国实验水墨发展考察报告
    2. 实验水墨是一种形态,但究竟是怎样一种形态?有人认为,实验水墨就是抽象水墨;还有人认为实验水墨是现代水墨,应当包括再现型和表现型的具象水墨。长期以来,艺术家只关心自己的创作形态和创作中的自我,至于别人管自己的创作叫什么,不大关心。可是如果对批评家而言,各有各的概念就很容易造成批评家与批评家、批评家与艺术家、批评家与观赏者在沟通、理解、论证上的错位,还容易把并不简单的问题简单化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混乱。为了达成概念上的统一,并减少或避免没有意义的争议,我们有必要在探讨实验水墨发展情境之前先费些笔墨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实验水墨,实验水墨应该是一种什么形态? 首先,实验水墨是在改革开放、’85现代美术思潮的背景下孕育产生的,所以在实验水墨中既可以看到西方现代文化的迹象,又可以看到向传统文化艺术发问的迹象 [详细...]
    1. 心与物游—窦金庸水墨画的精神追求
    2. 窦氏金庸从艺30余载,生活之外笔耕不辍,勤于研思,虽公务时忙,然艺态淡定,不为所扰,观之有近乎得道境界,为各界看好。其书画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传统法度与精神追求,研习至今而蔚为大观。其人其画吾欣赏有嘉,今幸为其文,从三处着手: 一、慕古倾向 金庸先生擅山水、花鸟,二者皆古意盎然,一派文人气象。山水多披麻、点苔笔法,师从元云林、仲圭,清苦瓜、半千、八大,近宾虹;花鸟以逸气喝成,有宋与可、元敬仲、明白阳、清八大、近俊卿、白石之意。故而其作品气质俱全,文气十足,可登大堂。这一慕古的艺术趣味为其能真正继承传统衣钵精华,深入到古人精神领域体会古文化的情境非常有意义。因为有了这种趣味与体验,所以才产生了契合古文化精脉的可能,也使得其选点取法高古而纯正,直接切入了传统文化最为深邃与纯正的一面,这一定位为其今后的艺术趣味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石。趣味 [详细...]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20(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