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 美术理论 >>
    1. 新中国(1949-1966)油画民族化的形式探索
    2.  新中国建立后的1956年,受政治时局影响,民族主义思潮再度涌动,曾被冷落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倍受重视。中国油画在短暂的学习苏联后,也伴随这股文化潮流开始思考前行和发展的方向。之前基本上是现实主义一统天下,从题材到手法,现在则要寻找中国油画表现的新途径,可以被援用的对象是本民族传统艺术资源,除此无它。如何既不完全脱离现实主义(绝不能被指认为形式主义),又吸纳本民族传统艺术的表现特点与趣味,融汇生成出中国式的油画,对于画家来说这是时代性的创作课题,甚而带有政治要求的意味,中国美术界还因此在五十年代中期提出“油画民族化”的目标。围绕这一理想,画家们积极的思考着、发现着、并实践着。他们从不同的点寻找中西艺术表现的可连接之处,若加以分析与总结,便是:富有装饰性的色彩、相当平面化的空间、意象单纯的造型和抒情式的意境等等。这些形式方面的探 [详细...]
    1. 窦金庸国画作品展序言
    2. 窦金庸号三悟斋主。人生有一悟则有一得,况“三悟”乎?我曾说过:“画家之成功,一是 ‘神于好’二是‘精于勤’,三是‘成于悟’。”金庸少小时即爱画,先是到处涂鸦,后是纸笔随身,见物喜之则画,有空则画,性分所有,可谓“神于好”。至而立之年,奔波于生计,唯画不可弃,于是决计终身献身于艺术,学画更勤奋,画亦益精之。为了学画,他到处投师访友,程十发、陆俨少、方增先等人都对他的画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也给予精心的指点,且纷纷为之题字鼓励。1992年,金华市成立书画院时,因为他画得好,被安排到书画院去做专职画家。从此,他如鱼得水。他学石涛,学八大山人,学“四王”,学“八怪”,学 [详细...]
    1. 浅谈“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区别
    2. (图一 清康熙 珐琅彩胭脂红地莲纹碗)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御厂制瓷业中最灿烂的阶段,在这一百三十余年中我国制瓷工艺发生了不少重大变革,许多前所未有的彩釉被传入、创新并发展。其中,“珐琅彩瓷”与“粉彩瓷”都是该时期发展壮大的典型新兴低温彩釉制品。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发展根源   “珐琅彩”又称“画珐琅”,是15世纪中叶在欧洲佛朗德斯发明,15世纪末在法国中西部里摩居以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而来。随着中西方贸易交往,从广州等港口传入国内,当时称“西洋珐琅”或“洋珐琅”。康熙后期,该工艺被传教士带进宫中,由造办处珐琅作应用于瓷胎表面,烧制成“瓷 [详细...]
    1. 艺术的精神慰藉
    2. 翻看中国花鸟画史,有个令我费解的发现,在唐代以前,花鸟画仅存于带有神秘色彩的图腾装饰中,在这些器物上,审美需求仅仅是次要的。花鸟画的历史基本是从原始图案一步跨上绘画的巅峰。2000多年的花鸟绘画史在五代两宋以前1000多年里只有三五页,而自五代开始:韩干、黄荃、徐熙……绘画史变成一个时代厚厚的页码。辉煌的、宁静庄严的、精致得令人惊叹的工笔花鸟画,以一种不可磨灭的艺术方式定格在时间的长河中。是什么成就了宋代那超凡的审美境界?   我们通常以一种文化特征来简括一个时代,比如:楚辞、汉斌、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化使人们超越时空相互认同和依存。   唐代华贵的底子,织就宋代沉稳凝重的锦绣。帝王的喜好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文官执政使此风尚更趋于精致。感物是宋代花鸟画的显著特征 [详细...]
    1. 试论魏碑书体的学习与实践
    2. 魏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演变过程中,现有的碑版等拓片,几经拓磨风化等原因的缺失,损坏严重,已失去了它本来面貌。还原魏碑书体的本身面貌和溯源书体的历史背景,是学习书法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习字、创作前读帖是环节之二,做到碑帖互为滋养,则是环节之三也。我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历程,谈一点关于魏碑及《张黑女墓志铭》习、临和创作等方面的感受与探索。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的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张黑女墓志铭》又名《张玄墓志》。原石不复存在,清道光年间何绍基于山东发现此碑裱本而闻世。因海内孤本,故极为珍贵,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张黑女 [详细...]
    1. 木版画发展中的继承和发展
    2. 木版画发源于古老的中国,是中国艺术宝库里的一大瑰宝。中国的版画要发展,不能离开继承传统。   中国版画之所以昂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因为继承了民族传统、扩大了版画语言。继承民族艺术的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近一段时间,在我们的作品里,往往忽略了时代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由于艺术形式跟不上思想内容的要求,或者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不符合形式语言的发展。使作品显得艺术性不高,缺乏一种感染人的艺术力量;或者是思想性不强,而缺少一种能够打动人的精神内涵。如果仅有攀登艺术高峰的雄心壮志,而没有足够的提高其艺术质量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 [详细...]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10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