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 美术理论 >>
    1. 论广告招贴的创意设计-设计板块
    2. 一、设计创意的涵义 “创意”所谓创意就是前所未闻和未视的,能充分反映并满足人们某种物质的或情感的需要的意念或构想。最基本的要求是,求新、求奇、求异、真实、有思想、有计划,以创意的图形加速传播信息,传达商品内容。说服消费者和大众群体,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因而广告设计中的创意的“意”是指设计思想和设计策划,为了说服消费者,推销商品的一种劳务,是寻找消费者的一种好办法,好点子,让消费者建立一种新的消费理念。 每种产品者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在广告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这些群体结构和需要。例如,电动玩具是给儿童的,绿台球是给成年人的,食品要有天然的,美味的,香水是天然的,美好生活的,爱情的。在构思中找出各自特征,各自需求,各自心理活动。例如:&ld [详细...]
    1. 立体主义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影响的探讨-设计板块
    2. 自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西方文化出现了一场深刻、剧烈、广泛的突变,一场以反权威、反传统为特征的狂飙运动。这次文化变迁的浪潮席卷了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它从思想方法、创作手段、表现形式、表达媒介上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发展完善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性的、彻底的改革。其中哲学、美术、雕塑和机器美学等方面的变革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立体主义是当时最有影响的艺术运动之一。 这一时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全面创新的外部条件已经初步具备。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和思维方法,开阔了艺术家观察事物的视野。当时艺术家们争相用平面去表现二度、三度、四度等多度空间,这些都导致了立体派的产生。1900年前后,法国的印象画派的大师保罗•塞尚采用小方块的笔触来描绘山脉、森林,也用 [详细...]
    1. 标志设计表现手法和构思手法-设计板块
    2. 标志设计表现手段极其丰富多样,并且不断发展创新,仅举常见手段概述如下: 1、表象手法:采用与标志对象直接关联而具典型特征的形象,直述标志目瞪口呆的。这种手法直接、明确、一目了然,易于迅速理解和记忆。如表现出版业以书的形象、表现铁路运输业以火车头的形象、表现银行业以钱币的形象为标志图形等等。 2、象征手法:采用与标志内容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的事物图形、文字、符号、色彩等,以比喻、形容等方式象征标志对象的抽象内涵。如用交叉的镰刀斧头象征工农联盟,用挺拔的幼苗象征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等。象征性标志往往采用已为社会约定俗成认同的关联物象作为有效代表物。如用鸽子象征和平,用雄狮、雄鹰象征英勇,用日、月象征永恒,用松鹤象征长寿,用白色象征纯洁,用绿色象征生命等等。这种手段蕴涵深邃,适应社会心理,为人们喜闻乐见。 3、 [详细...]
    1. 几何化审美新体验-设计板块
    2.  “构成”(Construction)一词具有组合结构或建造的含义。艺术中的构成,是对既有形态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它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简称“三大构成”。构成艺术是现代视觉艺术的基础理论,也可以说是应用美术的基础。   1919年,著名建筑家格罗培斯在德国魏玛建立了第一所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1919-1933)。该学院在短短13年间培养出一批在各个领域中领先的设计人才,成为包豪斯学派而闻名于世。包豪斯使人们从繁复的简单重复中解脱出来,使用符号化的点、线、面以及梦幻般图形的处理,将抽象符号和人的情感联系起来。   构成艺术不是简单的色彩搭配或图案拼贴,而是具有哲学内涵表现的。刚开始接触构成艺术的时候,或 [详细...]
    1. 从牙膏包装看商品设计的色彩和构图-设计板块
    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牙膏是必不可少的用品,虽然它们很不起眼,你可能也未曾留意过它们的包装,但其实从它们包装的构图和色彩上你也可以看出商品设计的一些设计技巧和方法。   大多数牙膏的管体长不超过150mm,宽不超过50mm,下面以四种较常见品牌的牙膏为例,让我们领略一下这方寸间的奥妙和艺术。   图1: “中华牙膏”,它的主色调是暖色。色彩以大面积的黄色和一部分的橙色、红色为主,配以少部分的天蓝色。红橙黄为典型的暖色调,极纯而鲜艳醒目的红色使品牌名字“中华”非常显眼;而大面积明快的黄色做为“防蛀牙膏”的背景,再加上流线型对称图形,似水滴,又象刚挤出的牙膏,使人联想翩翩,显得动感十足,巧妙地烘托出牙膏的功能(防蛀);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 [详细...]
    1. 《李永诠设计录》-设计板块
    2. 〖华人设计师今日概况〗 近年因为与中国内地的设计师多了机会接触与交流,开始明白与了解他们在设计上的变化与特性,除此之外,近年亦较多参与日本客户的工作,故此对那方面的设计特性也加深了认识。 日本随着战后经济的起飞,对设计之需求相应增加,其进步与变化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战前充满欧洲浪漫色彩之趋向,逐渐受到美国文化的洗礼,同时政治、经济亦对本土设计带来影响。日本对各类文化之包容性很大,任何形式主义都可以在日本文化主流中泛生和演译出来。虽然日本对众国文化欣然接受,但决非无理性地“照单全受”。事实上他们对各类文化均加以逻辑分析和作系统整理,以严肃的态度学习:由“模仿”开始,成熟於“重生”、再以“修炼”达致另一种全新之表达形式。我们从六十年代日 [详细...]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22(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