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外边的竹编套是用赤水当地的慈竹经过20多道手工工序制作完成的,通过培训,当地农民也能完成,制作一个竹编套,村民可获得100元的收益。这100元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是一个小小的生活梦,而每一个人的一个小梦就是我们国家的中国梦。”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赤水竹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站在“代表通道”上,讲述了竹编村的致富故事。据记者了解,他们团队里有三分之一是“90后”和“00后”,大家尝试开展直播带货,让更多的人了解赤水竹编。
从赤水竹编乏人问津到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从找不到出路到全村年营收2000万元,非遗改变了贵州赤水很多人的生活,而对杨昌芹来说,最大的变化是眼界开阔了。“这要感谢研培计划的开展,让我去了很多高校学习,才懂得赤水竹编可以在生活中更加多姿。”她说。
研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