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分享到:

      紫砂有梦 筑梦成真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6-27 13:58:22 来源:网络

         

        造紫砂庄重又飘逸

          清末期间,紫砂「洋桶」创制以来作为最普通却又最广为流传的茶壶形制,成为紫砂传统经典之作。而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工艺高级技工高祥芬创制的《牛盖洋桶》以稳重大方、工整严谨、线面挺刮、气度饱满得到壶界公认。此壶壶面肌理丰富,内蕴紫砂古朴典雅之风,口沿、盖沿、肩线呈一线圆浑状,抚摸手感舒适,茗泡心旷神怡。倒茶时顺畅之极,收口时顷刻茶止,充分显示了「洋桶」壶的日用艺术魅力及作者高超精湛的技艺。

          一见面便立刻被高祥芬那热情而爽朗的笑声所打动。这个以制「洋桶」壶驰名壶界的女陶艺家性情豪放,能收能放;壶亦如其人,协调得体,收放自如。她说,自己「与紫砂泥打交道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小时候,家里开陶瓷作坊,而「腻在大人的工作室里捏泥巴是我的最爱。」1977年高祥芬进入工艺美术陶瓷厂后,开始入紫砂行业,热爱紫砂的她说自己这么多年来「满脑子都是紫砂。」

          因「神五」创《陨石》

          她认为,壶品如人品,一把用心造的壶,必然能反映创作者的性格、气质和审美情趣。高祥芬说,自己是一个简单快乐的人,平和知足,造壶对她而言,是一种生命的乐趣。她并不在意自己能否留下多大的名声,只希望用心造的每一把壶,都是对自己以往作品的又一次超越。

          高祥芬亦是沉静的,她会用几个月、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创作一把壶,力求创出精品,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自己。除了刻苦学习古人作品外,她注重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令高祥芬顿生创作《陨石》壶的念头,她用紫砂来表现陨石的厚重、浑朴的内在气质,在制作时,采用陨石的外在形状来表现:底小头大,呈不规则的四方体形状,壶身四侧微微内陷,面面的交接处则以平滑的弧状过渡。

          「水滴壶」滴水微澜

          在制《灵猴献桃》壶时,为了做好壶把上的猴和桃叶,她对桃树和动物园的猴子专注地观察了好几个月,先后制了十多把壶,最终做出活灵活现的猴子和生趣盎然的桃叶和桃子。

          高祥芬说,每一把壶都融入了造壶人当时的心境,自己在制壶的过程中细细享受著自己的心情。

          高祥芬一直是造全手工紫砂的,她曾在江苏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现场展示手工制壶技艺。爽朗的高祥芬亦有柔润的一面,她制作精致小巧的《水滴壶》便尽显江南女子的水灵与润泽。

          一颗剔透的水珠由上而下缓缓滴落,虽小心翼翼,却依旧令水面泛起微澜。滴水穿石,聚少成多,无数颗这样的水珠汇聚一起,自然凝成更大更饱满的水滴,悬而立,稳落地。这便是《水滴壶》的造型寓意,也是其造型的来源。

          高祥芬说,水滴,凭著它自身的性格和素养,渐渐地已不纯粹是一种自然物态,而是包含了更多的精神寄托。水滴,虽有著柔和的外质,却是寓刚于内,是有恒心、有耐心、有信心的代名词,是勤奋、奉献、诚信、光明的代表。将这种种精神寄托融入壶中,用作饮功夫茶,别有一番滋味。

          紫砂泥种类很多,有些泥在烧制后很明显地看出它所属泥种,朱泥、紫泥都是其中的代表,而制成这把《水滴壶》的红芝麻泥显然也是当中一种。无论是壶身、壶嘴、壶把、壶盖等外侧,还是掀开盖来看到的壶内壁,隐隐然都象是用碾碎了的芝麻和成的泥料造出来的,期间还星星点点地透著些红色,整体的暖色调却没有减少「水滴」之形隐含的凉爽之意,反而越发烘托出一股温暖而柔和的清爽。

          因是小品壶,壶的每一部分都制作得相当精巧─壶嘴、壶钮玲珑可爱,壶把纤细、弯曲平缓,又自然地圈上一个小环,看似随意,实为精心,既增添了壶本身的趣味性,又增强了整把壶的协调性。壶底圈足,细致、精确,将壶体稳稳托住,置于掌心,让人爱不释手。

          用心制壶 心到手到

          凭著扎实的艺术功底,高祥芬所制的壶,可大可小,收放自如。她喜做传统造型的紫砂,件件得心应手。她模仿的古人作品几可乱真。只有才情相通,方能达到如此境界。

          紫砂到了高祥芬手里,既有苍劲刚遒、挥洒自如的风韵,又有庄重与飘逸兼美的特点,已经跳出前人的窠臼,自成风貌。

          别人问她制壶有什么诀窍。高祥芬说:心到才能手到。造紫砂用的是工夫,是光阴,是岁月。高祥芬认为,淡定的心情里风景自成。云水间,花开时,她把自己一份真挚而纯净的感情绵绵注入紫砂泥中。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68(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