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5-30 16:16:50 来源:中国拍卖网
人民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文松辉)《“河汉无极—白庚延国画精品展”暨艺术研讨会》28日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何家英为展览揭幕。展出的25幅作品,均为白先生艺术生涯中各个阶段的代表作。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何家英,天津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武红军,天津画院党委书记陈英杰,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书平,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韩昌利,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员教授杜哲森,中国艺术研究员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郎绍君,中国美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镛,《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中国美术馆研究部研究员刘曦林,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夏硕奇,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振德,天津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王全聚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白庚延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他在用水墨表现水景方面拓展了中国画的传统语言,赢得中国画界高度的肯定,被誉为“白氏水法”他的许多作品早已享誉海内外,他独到的艺术风格,也早就引起了书画界收藏家的关注。白庚延先生作品多次全国美展和国际画展。2005年2月14日至5月25日,白庚延个人画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成为我国第一位到联合国举办画展的国画家,他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世界艺术成就金奖”。
作为在中国画坛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白庚延先生在天津生活和工作了近50年,在天津美院担任教授的几十年中,建构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画教学体系,为天津地区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人才,是天津艺术界的骄傲。天津画院院长何家英在研讨会上说,“如果说我这一生当中,挑出一个最重要的老师,那就是白庚延先生,因为他从根本上是我认识到了绘画的规律,而不是从一招一式,一笔一墨来学到老师的一招鲜,这样使我们能够超越一种传统的样式,用自己的心去看待自己,看待对象,去感知对象,去画那些美好的事物。他塑造我们的是一种独立创造性的这样一种思维。”
专家们认为,白庚延先生胸怀“山水画-要为民族造像”的宏伟志向,数十年来,他着力通过山水画来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和勇往直前的时代精神。他的画气象博大,豪迈豁达,人们从他的山水画可以明确地读出气象昂扬的当代中国精神。
在几十年的探索中,白庚延游遍名山大川,然而他绘画的取材更集中于北方山水。尤以黄河、太行、长城为重点。他擅于画水,所画黄河最富个性与创造性——或急流奔湍,或激浪拍空,或潮平如镜,或平波浩渺,寄托着他对养育了华夏母亲河的深厚感情。这些特点从本次展出的《雪浪壮观浩气生》、《潮平浪?N》、《白波流雪》、《涧谷雷鸣》可见一斑。他笔下的大山,多取高远之势,壁立千仞,浑融沉厚,气势强悍;展出的《冬晴寥落太行眠》可谓典型。他笔下的坡谷丘陵,多取平远之势,或清明,或朦胧,或跌宕,或辽阔,流溢着北国土地的诗意。其画法,大致脱胎于北派的斧劈皴系,以水墨块面和虚实处理为主,引入光的因素,赋予画面以阴晴明灭的变化和生命活力。浑厚、真实、亲切,强烈的整体感、现代感和充沛的诗情,成为其山水作品的基本特征。
白庚延简介——
白庚延,祖籍河北景县,一九四零年出生於山东省德州市,一九六二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同年从王颂馀先生修山水、书法、画论。七三年至八五年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负责人,对教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生前曾任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导师组负责人、天津高职评委、全国美展评委。英格兰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副总裁、顾问委员会荣誉委员、美国传记研究院研究协会终身副总裁、顾问委员会荣誉委员。
白庚延创作的系列黄河及其它山水作品,是别具风格和时代风貌的艺坛经典,对前人有大幅度突破。他以热烈、奔放、拙朴、苍劲的风格内涵,创作出一件件情调古雅凝重的杰作,表现出他对中华民族终生不渝的爱。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展览。
|
- 新闻分类
-
- 市场新闻
- 收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