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艺术资讯 >> 国画家 山东 潍坊 杭州 中国画
      分享到:

      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凸显“写意精神”

        发布时间:2012-08-08 17:47:52 来源:中国拍卖网
          1月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在浙江省美术馆开幕。本届双年展主题为“意之大者”,其显著特点是紧扣写意精神,将作品展示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每位参展画家既有二三十米长的展线,又有2000多字的文章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该展览不仅涵括了诸多知名画家,如崔子范、陈佩秋、丘挺等,而且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作品俱备,为观展者“回眸世纪发展之路”提供了方便。

          杭州是“写意精神”的渊薮

          在杭州举办此次双年展具有特殊意义。有着悠久历史与传统的文化大省浙江,不仅有赵孟頫、徐渭、黄公望、吴昌硕、黄宾虹等在中国美术史中具里程碑意义的名家大师,到了20世纪,更是形成了以国立杭州艺专为核心的,以潘天寿、吴弗之为代表的“国美学脉”。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了方增先、周昌谷、李震坚等为代表的新浙派艺术家,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创出了新境界、新天地。

          此次双年展人物画居多,其次是山水画,花鸟画较少。美术评论家薛永年认为,这些作品不管是精细的还是疏放的,都表达了某种意味、意兴和意趣,笔墨自由,心态也放松,尽管并非一一达到了策展意图的高度,甚至写意精神也多少受到写实语言的束缚,但都反映出画家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对写意精神及其与现代生活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做出了诠释。

          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是中国画的优长

          从20世纪初的康有为、陈独秀至今,国人一直在争议中看中国画——什么是好画?什么是好的中国画?因为民族文化不仅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涵,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薛永年说,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敢于跨界、勇于吸收,写实的、表现的、象征的、装饰的、工笔的、写意的,应有尽有,既表现了新的视觉经验,也满足了多层次的审美需要。但是,从当代精神文化的探求而言,尽管有画家重视写意精神,但如何理解其深层内涵,如何把握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思维方式与中国画艺术语言的关系,怎样把民族文化精神的厚度与当代人文关怀的深度结合起来,还是一个应引起重视且需要不断思索和实践的课题。

          中央美院教授郭怡孮认为,现当代绘画艺术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是风格不多、创新不够、技术不佳,而是全球性的精神苍白、下滑,在这一点上,坚守中国画的文化底蕴,加强中国画的精神性内涵,将会对世界艺术的发展起到导向性作用。

          20年前,从事花鸟画创作的郭怡孮带着“西方绘画是怎么表现草木鸟兽这些自然景物的”这一课题,专程去了欧美和非洲,进行中西绘画的对比性研究。其结论是,中国花鸟画不但在表现题材的广博上占有优势,而且在精神性内涵的表现方面也独具特色,如中国花鸟画表现的是生命精神而不是浅层次的肖似,这与西方的动物画、植物画、静物画有着本质不同;同时,中国花鸟画把表达作者的精神、情感作为第一要素等。“今天,当代花鸟画正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在表现时代、歌颂生命、保护环境、关爱自然、呼唤和平等方面,显示出它特有的作用和生命力,这正是中国画的优长。” 郭怡孮说。

          国画千年不衰源于“写意观”

          多少年来,无数人曾从中国传统绘画中眺望,那里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的花鸟浪漫、山壑风流,更有中国人诗性隽远的胸襟与心灵。郭怡孮认为,中国画之所以千年不衰、与时俱进,正在于它的写意观。

          “写意既是中国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又是中国画的艺术观念。所谓写意,是画家对社会、对时代、对民族文化和自然深邃体察的总和,借助笔墨,立意为象,它不同于具象的模拟和抽象的不似。” 郭怡孮说,早在1000多年以前,中国画的写意观就已基本形成,并在理论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缘物寄情、物我交融,意在笔先,似与不似之间等,都是中国画写意理论的精华。

          但是,虽然中国画坛自20世纪以来受自然科学思维的影响,写实造型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但在洞悉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本质方面,却略有不足。薛永年说,一些艺术家或者把写意画法当成了写意精神,把大笔大墨当成了写意精神的唯一载体,或者将小情小趣当成了终极追求,甚至把一己情绪的发泄当成了天人合一的高境界。“其实,写意精神既贯穿于创作过程中,也体现在完成作品里,正如本届双年展策展宗旨所称,写意精神作为中国画的要义通论,既非一种笔墨技法,亦非一种语言风格,它是建立在思想内容和形式语言之上的精神指向,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是中国画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也是传统中国文化的象征。”

          今天的中国画要如何发展?如何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何使它不断裂传统又有新创造?本次展览中,学脉源于杭州的画家们正试图以自己的尝试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伯益
      新闻分类
      拍卖新闻 展会活动
      教育出版 收藏新闻
      市场新闻 综合新闻
      市场新闻
      陕西研学携手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开展广告学专业产教融合访企拓岗活动
      在艺源江河,遇见何君宏:东方抽象的诗意觉醒
      影视不应忽视对书法审美的提升|从李纯博书法展及其87版《红楼梦》字幕说起
      从LABUBU火爆 看原创设计的坚守
      浙江工业大学举办油画展和美育教育论坛
      守正创新:墨彩新象启幕深圳,探索水墨艺术当代路径
      北社成员共赴一场书画雅集之约
      致敬人间最美天使|马刚
      【历史性时刻|中国油画家的全球坐标】于明受聘Figurativas国际...
      别陷入以身份评判美术作品优与劣的误区
      中西融合:一位美国学者眼中的刘万鸣艺术
      收藏新闻
      收藏市场“三真七假”赝品形成灰色产业链
      俄亿万富翁加入当代艺术收藏阵营
      第二届中国汉白玉文化艺术节开幕
      收藏可以是投资但更是文化
      马未都:收藏于我从私事变成了公事
      保利:热闹地界都是谈钱
      给艺术品上一个“保险”?私人藏品难投保
      把玩橄榄核雕文化
      杨燕红木讲堂:宫里宫外罗汉床
      尤仑斯夫妇再抛藏品 赵晓刚作品进入亿元领域
      王刚主持慈善拍卖会并传授收藏经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103(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