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艺术资讯 >> 关山月 武汉 深圳 艺术家 联展
      分享到:

      武汉、深圳女艺术家联展 关山月美术馆坚持不懈支持女性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1-10-11 11:13:06 来源:中国拍卖网
         3月8日,在迎接第100个国际妇女节之际,关山月美术馆推出了一个特别的展览——“自然而然—2010武汉、深圳女艺术家邀请展”。这是该馆继2007年举办“艳色记录——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之后的又一个女性艺术家联展。



          此次展览展出了王清丽、余萍、高虹、黄海蓉、王衍茹、刘晓峰、林欣、马桂芳等武汉艺术家,以及周力、李晴、刘艳琴、黄佳、薛扬、丁琳、张妮等深圳艺术家的多幅作品,展览将持续至3月21日。



          女性艺术家更关注情感与体验



          在实践中削弱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策展人薛扬介绍,此次展览之所以取标题为“自然而然”,是因为展览邀请的武汉和深圳部分女艺术家,其作品都有比较明显的个人特点,她们的创作与她们的生活阅历、心理成长都密切相关,而且她们对题材的选择,以及在表达方式上微妙的变换,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相对而言,男性艺术家往往更关注宏大叙事和历史价值,女性艺术家则更关注与生命和心理有关的情感与体验。她们服从内心的声音,遵从自然的变化,我认为这是女性创作最明显的特质,是和男性艺术家在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压力下、有目的性的理性选择不一样的地方。另外,我认为对于观众来说这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阅读过程,观众在看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时会觉得对象是可阅读和可交流的”。薛扬说。



          薛扬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女性艺术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艺术家们独特的视角,为人们探讨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实验空间和视野。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女性艺术家更注重通过艺术创作来观察和反思物质社会对人类精神世界带来的影响。无论她们是否承认自己的创作与女性主义有着某种关联,实际上从作品本身来看,都凸显出一定的女性意识。



          在实践中削弱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通过此次展览的作品,注意到其中一些女艺术家公开承认自己是受女性主义影响进行创作的,而很多女艺术家则不愿承认自己受女性主义的影响。“尽管如此,她们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却明显有着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子。也许不经意间的一张照片、一场电影、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个新闻信息,都会对她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头或许就有女性主义的影响在里面,其影响甚至有可能是艺术家自己都意识不到的。”以王清丽画的《新女儿经》为例,就是将古代文本与当代画面并置,从而把古代的道德要求与当下女性生活方式与理念做了对比。鲁虹认为,这里面就有很强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道德标准的挑战与调侃。 王衍茹的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与艺术的表达上,她都很强调传统的韵味。余萍也是借用了传统的中国画语言与图式,但她通过某个特定的红色人体在空中飞翔的表现,很好强调了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家园的向往。黄海蓉的作品中有两个明显的符号:女性和水。丁琳的猫女有点唯美,有一种都市女性的敏感和某种拒绝成长的女孩情结在里面。而李晴的系列作品则是在画一种心情,一种内心感受。



          “关山月美术馆作为官方美术馆,如此旗帜鲜明地支持女性艺术家,会让更多的女艺术家受到关注,也能逐渐收藏女艺术家的作品,这不仅是艺术家与美术馆的‘双赢’,我相信这对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是有益的。”薛扬介绍,此次举办两个城市的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可以比较两个城市的文化特点给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带来的影响,以区域来分析比较女性艺术创作,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另外,举办女性艺术家的展览从策略上来说,注重在实践中削弱性别的偏见和歧视,比理论上无休止的论辩更切实可行,“毕竟,好的艺术家和好的艺术作品会为历史提供佐证。”

        责任编辑:伯益
      新闻分类
      拍卖新闻 展会活动
      教育出版 收藏新闻
      市场新闻 综合新闻
      市场新闻
      陕西研学携手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开展广告学专业产教融合访企拓岗活动
      在艺源江河,遇见何君宏:东方抽象的诗意觉醒
      影视不应忽视对书法审美的提升|从李纯博书法展及其87版《红楼梦》字幕说起
      从LABUBU火爆 看原创设计的坚守
      浙江工业大学举办油画展和美育教育论坛
      守正创新:墨彩新象启幕深圳,探索水墨艺术当代路径
      北社成员共赴一场书画雅集之约
      致敬人间最美天使|马刚
      【历史性时刻|中国油画家的全球坐标】于明受聘Figurativas国际...
      别陷入以身份评判美术作品优与劣的误区
      中西融合:一位美国学者眼中的刘万鸣艺术
      收藏新闻
      收藏市场“三真七假”赝品形成灰色产业链
      俄亿万富翁加入当代艺术收藏阵营
      第二届中国汉白玉文化艺术节开幕
      收藏可以是投资但更是文化
      马未都:收藏于我从私事变成了公事
      保利:热闹地界都是谈钱
      给艺术品上一个“保险”?私人藏品难投保
      把玩橄榄核雕文化
      杨燕红木讲堂:宫里宫外罗汉床
      尤仑斯夫妇再抛藏品 赵晓刚作品进入亿元领域
      王刚主持慈善拍卖会并传授收藏经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102(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