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美术馆重装开馆 打造当代共享艺术空间 关山月美术馆重新开馆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1-10-11 11:18:02 来源:中国拍卖网
经过一年的改造,走过12年历程的关山月美术馆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开放,期待公众检阅。
2007年以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原则指导下,深圳市政府将市内众多公共文化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关山月美术馆作为中心区的主要文化场馆,在观众大量涌入过程中暴露出问题:陈旧落后的场馆设施无法满足当代观众实现自己文化艺术权利的需求。2008年8月,关山月美术馆闭馆维修改造,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一年的紧张改造后,关山月美术馆完成了“凤凰涅磐”式的功能性再造——从“高雅艺术殿堂”转换到“共享艺术空间”。
在改造过程中,“高品位的艺术共享空间”成为贯穿始终的理念——从设计到空间分割,从外观到每个细节,目标都是提升美术馆的公共服务功能,打造一个真正实现市民文化艺术权利的空间。
从外观来看,新的玻璃结构前立面,创造一个平等共享的透明空间,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源的同时,去除观众介入的心理障碍。而简洁现代的风格也与深圳市中心区其它文化设施的气质吻合。体现威严感与“高雅殿堂”气质的层级递升式阶梯被去除,只保留了几级功能性的阶梯,观众可以以平视的角度进入美术馆,不但给予观众亲切感,也体现当代美术馆公共共享空间的气质。
更重要的是内在结构因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需要而进行的改变。此次改造的最大特点在于,为观众预留了更多的休闲空间。为保持美术馆的“高品位”,展厅中仍保留了艺术品的中心地位,突出美术馆的展览、教育功能。而展厅外的众多观众休息区,体现的则是美术馆公共共享休闲空间的气质,突出的是美术馆休闲、交流的功能。在这些区域,一切以观众为中心,不但以他们为中心重新梳理参观路线,让他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自己感兴趣的展厅,或是以最佳路线浏览所有展品;还增设了残障人通道、母婴室、电梯等,解决了之前人性化设施缺乏的问题,为不同人群提供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美术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机构,它既是为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同时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重新开馆之际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关山月美术馆将“第11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提前预展,让广大市民可以在这崭新的“艺术共享空间”中先睹为快。
1、第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设计艺术展
(10月11日至10月29日,9月29日起预展,关山月美术馆一楼展厅)
展览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和深圳市文联承办,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和深圳华·美术馆具体实施。这是深圳在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之后再次承办全国艺术设计大展。本次展览由服装、平面、环艺、工业四个设计门类组成,展出复评入围作品463件,其中深圳作品57件,充分显示出深圳设计人才的超强实力。此外,深圳共有14件获奖提名作品,金奖提名1件,银奖提名2件,铜奖提名1件,优秀奖提名2件,彰显了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实力。
关山月美术馆展出服装与平面作品。华·美术馆展出环艺与工业设计作品。
2、异域行旅:关山月国外写生专题展
(9月29日至12月30日,关山月美术馆二楼展厅)
改造后我馆的二楼仍用于常年陈设国画大师关山月先生的作品。此次专题展作品以馆藏关山月建国初期欧洲写生作品为主,同时展出关氏在建国前与改革开放后的国外写生,共59件。作为近现代美术史上为数不多的有着跨时大半世纪海外写生经历的中国画家之一,关山月对于国外题材的表现对探讨,不但对20世纪中国画笔墨语言具有学术意义,同时对广大观众来说,也是一种别样情趣。
3、“融荟:深港设计邀请展”
(10月11日至10月29日,9月29日起预展,关山月美术馆三楼展厅)
深圳、香港设计邀请展以“融荟”为主题,“融”代表融合、“荟”有繁盛之貌,喻意深港合作的大前提下艺术设计的融合荟萃。本次邀请展通过深圳和香港的设计,解读两座城市商业、文化的发展。从多个角度探索设计的外沿,寻找既能让两地共同发展,又能保持生态的多元性和体现各自的价值,旨在以此为契机展开更广泛的设计交流和对话。展览将展出深圳、香港近年来最为活跃、也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的作品500余件。
4、2009(深圳)国际设计论坛
(10月11日至10月12日,深圳市博物馆三楼报告厅)
为了构建与深圳“设计之都”相对应的国际交流平台,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与关山月美术馆共同组织了题为“共享的空间——全球化背景下设计共享价值的反思与前瞻”的国际设计论坛。组委会邀请国际创意城市联盟其它“设计之都”的代表与国内设计艺术专家共同探讨设计与城市、设计与伦理等问题,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人们对创意产业与新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和反思。论坛是“第11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的组成部分,也是深圳努力将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的成果进行国际交流与推广的尝试。
|
- 新闻分类
-
- 市场新闻
- 收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