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艺术新闻 >> 成都 展会活动
      分享到:

      刘家琨、伍江、张培力等研讨2011成都双年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1-08-29 09:52:32 来源:中国拍卖网
          28日下午,2011成都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在锦江宾馆举行了会议,同济大学副校长、2011成都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伍江,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著名当代艺术家、中国美院跨媒体学院副院长张培力等学术委员会委员莅临。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几位委员从各自的学术角度出发,阐述了他们对本届成都双年展的观点和建议。



          “能者多劳”的刘家琨,



          受邀参加多个展览



          作为成都最知名的建筑设计师,面对在家门口举办的2011成都双年展,刘家琨“义不容辞地”被多位策展人拉去助阵。昨天下午,刚刚开完会、略显疲惫的刘家琨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己不仅确定将参加“三大板块”中的国际建筑展,还将参加设计展,同时有双年展的外围展也邀请了他,“真是有些忙不过来。”他苦笑着说,“时间太紧张了。”



          刘家琨透露,下午的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取三大板块的策展人介绍各自展览的规划内容,然后几位委员提出建议和补充。“但目前具体的细节还不便对媒体透露。”刘家琨说,“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我的建议大致是希望参展作品在设计语言和艺术语言上,更贴近现实问题、关注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至于刘家琨自己的建筑展参展作品,这位建筑师用了“项目”一词来界定。“这次展览不像以往建筑展,以设计一栋建筑的图纸为作品,而是以视频、纪录片等手段,探讨成都的城市与农村结合地带特色聚落的形成过程,比如我对三圣乡荷塘月色一带、新蓝顶艺术区的形成过程的总结和探讨,给予观众更深层面的启发和思考。”在这个名为《蓝顶实践———一个乡村艺术聚落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的项目里,刘家琨担纲设计了其中的新蓝顶美术馆。



          伍江:



          本届展览将带来全世界的关注



          “双年展并不是一个新的展览形式,要将双年展做出新意很不容易。”作为此次学术委员会主任,伍江直言,本届成都双年展的办展模式很新颖,整个展览在“物色延绵”这样的大主题下,通过艺术、建筑和设计三个独立的展览呈现出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追求,探索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他说,这是该双年展与世界接轨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展览通过中国方式的思考,探索世界范围内的问题,带来全世界的关注。



          作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伍江对本次双年展的建筑展特别青睐。他评价说,此次双年展的建筑展,并非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建筑实物来进行设计展览,而是邀请建筑师对田园城市的现象进行重新审视,并对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样的目标进行规划。这样的展览形式让建筑师能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放开思想,跳出固有的模式,从全新的观念进行设计、探索。他说,探讨中国的城市发展问题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此次建筑展的成果将有可能对世界城市的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不要以为建筑展都是宏观的概念设计,它其实涉及到了我们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伍江透露,通过对作品的审查,他发现建筑展中不仅有城市规划的具体案例,也有小到一个房间的布置,能够让观众真切地融入到展览中,让展览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张培力:这是一届



          具有“传统气质”的双年展



          曾以“理性绘画”引领了一代艺术潮流、并被誉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的著名当代艺术家张培力,也是昨天媒体采访的焦点人物。张培力主要针对2011成都双年展的主题展“溪山清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在张培力看来,“溪山清远”的主题意味着本届双年展不是特别强调艺术语言的“破坏性和前瞻性”,而是趋向于“保守”和稳妥。张培力特别强调,“保守”一词不含任何主观倾向,没有褒贬。“双年展这个词本身是有含义的,不是两年举办一次的大型艺术展,它通常意味着一定的破坏性和前瞻性,用艺术的语言探索未来社会的种种可能。比如威尼斯双年展,是要超越人的视觉和审美习惯。”



          相对于这种天生的“性格”,2011成都双年展就显得比较温和传统,“参展作品都比较符合传统的视觉和审美习惯,我相信对于广大观众来说会更容易看懂和接受。”

        责任编辑:伯益
      新闻分类
      拍卖新闻 展会活动
      教育出版 收藏新闻
      市场新闻 综合新闻
      市场新闻
      【历史性时刻|中国油画家的全球坐标】于明受聘Figurativas国际...
      别陷入以身份评判美术作品优与劣的误区
      中西融合:一位美国学者眼中的刘万鸣艺术
      国博凤冠冰箱贴销量破百万件
      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中国女性
      才华·颜值·卓越丨致敬不平凡的女科学家
      艺术圈荣誉称号岂能“满天飞”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指墨作品欣赏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的启示
      河南省文联“万福迎春”走进郑州东站
      【文化这一年·艺术】国内外大展精品荟萃,中国艺术行业脉搏强劲跳动
      收藏新闻
      收藏市场“三真七假”赝品形成灰色产业链
      俄亿万富翁加入当代艺术收藏阵营
      第二届中国汉白玉文化艺术节开幕
      收藏可以是投资但更是文化
      马未都:收藏于我从私事变成了公事
      保利:热闹地界都是谈钱
      给艺术品上一个“保险”?私人藏品难投保
      把玩橄榄核雕文化
      杨燕红木讲堂:宫里宫外罗汉床
      尤仑斯夫妇再抛藏品 赵晓刚作品进入亿元领域
      王刚主持慈善拍卖会并传授收藏经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137(s)   13 queries